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双语比重的商榷

自从1亿元设立的学前双语教育基金创立以来,双语教育的政策再度引起华社的关注,双语授课时间的比率应如何分配成为讨论的课题。有人认为学前教育应以母语为重,英语为辅。有人认为应是双语并重,也有人认为学前教育市场要多元化,让个别家长因个别家庭情况而作出选择。
然而,正如我在去年12月8日的早报上所言,我仍然认为,教育部应考虑设立以母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幼儿班和幼稚园。也就是说,母语教导的分量应在英语之上,让课程70%时间以华语授课,同时把学前教育也纳入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这里要强调的是把华语比重高的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系统。其原因是有些家长会因害怕他们的孩子在往后的小学会考中因英文成绩不佳而得不到好成绩的“怕输”心理而选择了英语比重高的幼儿班和幼稚园。虽然如此,我们也无须限制私人机构继续开办以英语为主的学前教育课程,让家长依据自己的家庭情况作出选择。
记得前资政李光耀在1989年曾说过:“如果有机会回到1965或1970年,我会保留华文小学,然后加强其英文第二语文教学,并鼓励所有家长把子女送到华文小学就读,然后在小学或中学阶段为这些学生延加一年的学习时间,让他们之中,资质比较中等的,能顺利在中学阶段以华文为第一语文,过度到英文为第一语文的课程中。”
如今,要实现李先生的想法,我想是为时未晚。我们可更早地从学前教育就开始把华文、华语作为第一语文,然后加强其英文第二语文教学,并鼓励所有家长先把子女送到华文幼儿班、幼稚园就读,之后再逐渐过渡到英文为第一语文的中学课程。
随着学前教育的母语比重提高,我们可以考虑让小学华文和英文比重各占50%,双语并重。让华文成绩优良的小六毕业生有优先机会进入特选中学,以资鼓励。到了中学阶段,特选中学的学生华文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有能力以双语阅读和写作。
与此同时,当局也可考虑安排资质较低的毕业生在进入中学之前多加一年的学习时间,以便他们能顺利地从修读双语,过度到以英文为第一语文的中学课程中。这样的措施将为双语教育的成功铺平道路,为实现真正的双语教育迈进一步。
专家的科学研究已证明,0至6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迅速发展的阶段。8岁前,脑的80%就已经发育完成。在这成长期,是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语文基础能力和培养兴趣的关键年龄。因此,在幼儿时期,甚至是小学阶段,加强华语的学习是明智的,是不容犹疑的。
虽是如此,要让家长放心,相信华语的学习不至于影响他们的子女在小六毕业后有机会选读理想的中学,教育部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前总理吴作栋说得好,“新加坡学校施行双语教学,目标是:英文作为进行国际经贸、吸收先进知识和从事高新科技研发的必要工具,同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语;母语则灌输亚洲文明价值观和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以免新加坡人民沦为“全球化海洋里的漂浮物,愚昧地随波逐流”。
在今天,我们的华文、华语水平是否已能用来灌输亚洲文明价值观和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相信是令人置疑的。因此,双语教育还有不少待改进的空间。
尽早学好母语,增加母语教学比重是提高母语水平的有效措施。然而,要推广与发展双语教育,则还有赖于政治领导人的诚意和决心以及学生家长、教育界和社会各层面对双语政策的共识与支持,共同营造使用母语的大环境,让母语学有所用,方可望成效。
双语还未成功,国人尚须努力!

2012年1月1日星期日

南洋最早的华校童子军

成立于1919年11月23日的华中童子军团是第一支在华校成立,讲华语的童子军团。至今已是91高龄了。

1919年3月21日华中成立后不久,在首任校长涂开舆先生的鼓励下,华中已成立了童子军,并在同年9月就开始演习童子军操。接着涂校长拜访了本地童子军总部,会晤了当年的马来亚童军总长富兰克先生(Commissioner Frank Cooper Sands)商讨童军注册手续,并通过富兰克先生的协助转呈所需资料给英国伦敦童军总部备案。富兰克是新马第一位童子军总监,被誉为马来亚童子军之父。

同年11月23日,学校邀请富兰克先生到校视察,检阅童子军后,富兰克先生对童子军的表现大表赞许并发表演讲,随即宣布华中童子军正式成立,成为新加坡童军第七团。今天,华中童子军是世界童子军运动(World Organisation of the Scout Movement)的第88个成员.

在二战前,华中童子军是最早开展童军活动的华校童子军。二战后,在校友余孟伦医生的努力下,华中童子军得以从新复办,再度成为本地最早恢复童军活动的华校童子军。

今年,全国获得总统童军奖的8位童子军中有5位来自华中,使华中童子军自独立以来所得的总统童军奖总人数达到107位。加上独立前6位童军获得英皇奖和1位获得女皇奖,华中童子军获童军最高奖总人数达114人,成为历来获奖人数最多的新加坡童子军团。

我祝贺华中童子军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