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新加坡的语文环境已大不同

(2012-07-18)
黄国全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是个多语言的国家,其官方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淡米尔语。很多新移民或外来旅客或许误以为英语是国语,而不知道新加坡的国语其实是马来语。
  《新加坡宪法》明文规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新加坡的国歌Majula Singapura(前进吧!新加坡),其歌词是由马来人朱毕赛先生以马来语写成,国歌必须以马来语唱出。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为了要争取新马合并,更好地融入马来亚社会,国人以实际的行动学习国语。如今,年轻人对国语的学习热忱已消失殆尽。由于不懂国语,虽也能唱国歌,但对国歌的内容含义和领悟却是模糊的。
  英语、马来语、华语以及淡米尔语也被定为官方语文,但为了行政上的方便,英语成为政府、金融、法律和商界的行政语言。一切官方文件、法律条文、工商文件、合同,概以英文为准。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作为其单一行政语言。
  1987年新加坡实行了统一的国民教育政策,除了特选学校,全国学校的教学语言一概以英文为第一语文,母语为第二语文。80后的年轻人在英语教育的学习环境中成长,都能很好地掌握英语,他们现在大都已是幼稚园学生或是小学生的家长,在家里以英语和孩子沟通。因此,小一学生家庭的英语使用率已从1980年的10%增高到超过60%。很快地,新加坡将会是个全民讲英语的社会。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华文和华语的使用,在新加坡却有日渐式微的趋势。在地铁环线的列车车厢里,基本已无法看到华文字,到站时的广播也不像东北线列车般,也用华语向搭客报告车站。车厢内看华文报刊的年轻人。几乎可以肯定是非新加坡公民。
  政府展开了三十多年的“讲华语运动”,在华语取代了方言的同时,英语也逐渐取代了华语。一个以“多讲华语,少说方言”为口号的运动,却产生了“多讲英语,少说华语”的效果,其原因耐人寻味,值得探索。
(本文于2012年7月18日刊于联合早报交流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