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母语的学习与使用


  9月8日,新上任的教育部长王瑞杰在第二届“华文作为第二语文之教与学”国际研讨会上吁请学校、家长和社区携手合作,营造有利于母语的学习环境。
  这位出身英校的部长在遗憾年轻时没有学好华文之余,希望今天的年轻一代,在母语的学习上,先打下稳固的基础,以便终生受用。
  第二天,王瑞杰部长在出席中华总商会的中秋联欢晚会上,进一步强调学生需要学习母语才能对亚洲社会和文化产生认同感。王部长对推动母语教育的热忱与努力令人赞赏,期待他在任期间,能对母语教育做更深入的探讨,在推动华社多讲华语的同时,也能对学生华文水平的提升做出努力,让多数年轻一代能成为不仅会讲华语,也懂得华文的真正双语人才,以维持我国的双语优势。
  回顾今年年初,母语教育检讨委员会公布了“语文能力描述”的初步内容。在详读后,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能力的标准定得相当恰当。然而,在准备动用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费了十年的漫长岁月后,对中四生的语言能力仅限于学习“日常生活”有关课题, 这样的学习目标显然是太低了,应有突破性的修正。
  国立大学中文系学者王惠助理教授在进行调查后发现,本地人如果掌握2500个词汇,就能进行日常对话。她指出,本地学生六年里就学了6000多个词汇。然而,多数词汇和生活无关。因此,无法听懂日常对话。我想,这样的问题可通过教材的改革来解决。改革后,小六学生的母语能力应该能应付日常生活上的需要了。可是,在中四阶段,学习不应再只限于“日常生活”的相关话题。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触面的扩大,语文的学习范围也应更加广泛。除了生活语言外,也应懂得文化、宗教、史地、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词汇,以便更深入了解母族文化,传承价值观。离校后,有更多国人可成为熟悉东西方文化,真正的双语,双文化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报告中所提的教改方案,对口语的培训确是有帮助的。但是,新跃大学的罗福腾副教授就认为,母语的教改会进一步削弱华文的书写能力。就因为如此,宗乡总会也呼吁教育部在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同时,别忽略培养学生的书面沟通能力。
  我们不应该因语言大环境和家庭用语的改变,而一再削弱母语的学习水平。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办法。
为了保有我们的语言遗产和双语优势,除了营造有利于母语的学习环境外,我们是否也应改善这大环境,让华文、华语有更大的使用空间,学有所用?家长和社区是否也应积极营造有利母语“使用”的新环境,让国人明白双语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对母语学习的热忱与重视,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王部长说得好;学习母语,有助于传承各族群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双语的掌握能让国人以两种不同的视角来观看世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