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让更多小学成为特选小学

前资政李光耀在1989年3月接受台湾记者的访谈时表示,如果时光能够回到1965年他一定会保留华文小学,以华文为第一语文,同时增加英文第二语文的节数,并鼓励家庭讲 英语的家长,在小学阶段把孩子送进华校。

于是,也在同年3月当年的教育部长陈庆炎博士在国会提出了“保留传统,从小开始”,宣布设立四所教导华文和英文第一语文的特选小学。1990年又从原有的四所增至九所。20多年后的今天,华文特选小学却只增加到15所。

自1987年全国所有学校都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之后,近25年来,我国的语言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小一学生家庭的英语使用率已从1980年的10%增高到超过60%。不久的将来,更多80后出生的女孩将成为幼稚园学生的妈妈,其家庭的英语使用率很快就会激增到70%甚至80%左右。可是,在这期间,或许是特选小学的数目不多,没有听到官方鼓励家长把孩子送进特选小学的呼声。

鉴于语言环境的迅速变化,前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于去年1月23日在与武吉知马居民的对话会上建议幼儿家庭与幼稚园使用语须适当平衡,在家多讲英语的孩子,在幼稚园应有70%时间使用华语。

接着在去年年底,1亿元设立的学前双语教育基金宣告成立,双语教育的政策再度引起华社的关注, 双语授课时间的比率应如何分配成为讨论的课题。有人认为学前教育应以母语为重,英语为辅。有人认为应是双语并重,也有人认为学前教育市场要多元化,让个别家长因个别家庭情况而作出选择

随后,《联合早报》报道了新加坡不少大众化和收费较高的学前中心这些年逐步增加华文教学的比重,投入更多资源在华文教学上的好消息。

专家的科学研究已证明,0至6岁是人的一生中大脑迅速发展的阶段。8岁前,脑子的80%就已经发育完成。在这成长期,是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等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语文基础能力和培养兴趣的关键年龄。

小学阶段更是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小学打好语文基础,将会受用一生。小学毕业后,他们可用所学的书面语言,来学习各种知识。因此母语学习可说是十二岁定终身。小学的母语教学是关键。小学母语教学成功,中学就一定成功,小学母语教学失败,中学就难免失败了。

有鉴于此,随着学前教育的母语比重的提高,我们也应考虑设立更多双语并重的特选小学,让小学华文和英文的学习都提升为第一语文,以便让更多小学生能在升上中学后有兴趣和信心选修高级华文,进一步提高母语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往后成为能真正掌握双语、双文化的国人。

15所特选小学,只是全国不到9%的一小部分小学,确实是太少了。为了让更多国人都能学好双语、双文化,以传承华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保存谦让、爱国、正直、勤劳、舍己为群、自强不息、敬老尊贤、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教育部应及时放宽设立特选小学的门槛和条例,大幅度增多开设特选小学,以免为时太晚。

20多年来我国15所双语并重的特选小学都办得完善,井然有序,有浓郁的华校校风,能成功地培育了具有双语能力的毕业生。这成果强有力地说明了双语并重在小学阶段是可行的。加上学前母语教学比重的逐步提高,幼儿能更早接触母语环境而学好口语,在此情况下,相信多数学生到了小学阶段都不会有太大的母语学习障碍。

前总理吴作栋说得好,“新加坡学校施行双语教学,目标是:英文作为进行国际经贸、吸收先进知识和从事高新科技研发的必要工具,同时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语;母语则灌输亚洲文明价值观和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以免新加坡人民沦为“全球化海洋里的漂浮物,愚昧地随波逐流”。

在今天,我们的华文、华语水平是否已能用来灌输亚洲文明价值观和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相信是令人置疑的。因此,双语教育还有不少待改进的空间。
在小学实行双语并重的突破性改革是落实双语政策的基础;是培育双语人才,为我国打造双语优势的关键措施。

2012年2月23日刊于《联合早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